琼海工匠小档案 编号:05 姓名:王仕国 身份: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椰风海韵,不仅可以观赏,还能通过音乐传递出去。这衍生出了海南民间的传统乐器——椰胡。椰胡,形似板胡,似二胡,音箱用椰子壳制作。
它表面看起来就是一个椰子壳做成的简易乐器,当南国都市报记者采访了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王仕国才知道,这份简易背后是一代代精湛工艺的匠心传承,一把椰胡承载着的是传统艺人对家乡文化深沉的爱,对传统技艺追求的精益求精。
南国都市报记者 田春宇 文/图
退休钟表匠 暮年传承椰胡制作手艺
莲塘、廊桥、古宅……莲塘村是位于琼海市中原镇仙寨的小村落。一打听椰胡,村里妇孺皆知,直指王仕国的家。那是一栋紧挨着当地著名老宅“王家大院”的小平房,走进去,一侧壁橱内各式的椰胡格外惹眼,壁橱底部是一排证书。它们的主人是86岁的王仕国。
见到记者,王仕国先拿起椰胡拉起《二泉映月》,然后敲起扬琴奏起《茉莉花》。老人沉浸在“椰风海韵”的音乐中,感受着自己制作的乐器带来的美。王仕国说,制作椰胡的前提是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王仕国介绍,在其祖辈中,多人是当地出名的乐师,这为他传承椰胡技艺打下重要的基础。
王仕国说,他的椰胡制作手艺是从爷爷那儿传承下来的,最开始制作椰胡是14岁那年,他的堂兄因椰胡坏了来求助,王仕国在堂兄的引导下很快制好了第一把椰胡。即使手艺算不上好,然而堂兄却凭借其较好的驾驭能力,将这把椰胡的音质阐扬到位。
令人遗憾的是,王仕国并未顺利踏上制作椰胡的路,23岁那年,王仕国加入中原镇一家合作社,当起钟表匠。这一当就直到退休,那年他已64岁。这41年的时间,磨去了他的青春,却成就了他精准到极致的眼力、耳力,炼就了他做事的“匠心”。
退休之余,他想与爱好音乐的小伙伴许丁胜等一起演奏乐曲。在闲聊时,许丁胜无意中提到“岛内很难买到好的椰胡”,猛然启发了王仕国。“我家族有那么好的椰胡制作手艺,我为何不传承下去呢?”
凭着当钟表匠炼就出的匠心,王仕国制作的椰胡音质受到琼剧团的高度认可,口口相传,声名远扬。
凭一颗“匠心”让传统手艺名扬海外
11月7日,记者前往王仕国家采访时,恰好赶上他的家新建房屋,老屋落满浮尘,然而,他的“心头宝”——椰胡都保存得极好,挂在封闭壁柜里,地上还放置着他制作椰胡的工具,以及数把未完工的椰胡。王仕国透露制作秘诀时说:“椰胡制作需要的是耐心,匠心。”
一把完整的椰胡制作由琴头、琴杆、琴轴、琴弦、琴弓、音箱(共识筒)、发音板、琴码、底座构成。椰胡和二胡最大的不同,就是音箱、发音板材质不同,由椰壳和桐木板构成。调音,是整个椰胡制作中最难的一道工序。因为椰壳巨细纷歧,用它做音箱,要求制作人将所配的桐木面板巨细薄厚、琴码高卑、音孔大小组合成一道完善的工序,一把音质上乘的椰胡才正式出品。这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活,不但要求制作人有很好的乐感,还要有敏锐的听觉,另外手要巧。
为了让椰胡音质更好,王仕国这位最高级别技工的老钟表匠开始阐扬本身专长——校音,“要边拉边听,一毫米一毫米地戳,直至音质齐全。一把椰胡制作好,大约需要5天,调音就耗费2天。”王仕国说。
王仕国的椰胡名扬海外,许多新加坡的琼剧团也纷纷到王仕国这里来定制椰胡。凭着高超的椰胡制作技艺,王仕国2010年被列入海南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名录。如今,年事已高的他,为了不让技艺失传,动员乐感不错的二儿子和一个孙子随其进修制作椰胡,此外,还招了学生。谈起未来,王仕国指着新房子介绍,这里一楼大厅未来将是非遗展览馆,二楼将是专业的椰胡制作教学教室,他们家族将在政府的帮扶下,倾尽全力将海南的传统手艺发扬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