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
钟表匠是时间的守护人
钟表时间跑得快了
慢了或不动了
就要请钟表匠把把脉
治治病
随着时代的变迁
修表这一行当似乎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
成为了流淌在旧时光里的一门老手艺
“滴答滴答”的指针?转动声时时萦绕在耳边,似乎在讲述这位师傅从少年到中年。
这35年的修表生涯对于快55岁的李克永来说,生活正如同不紧不慢、不急不快的钟表,在一天天的守望中悄悄走过。
80年代初,刚20岁出头的李克永在白马镇上拜师,学起了修手表的手艺。
初学修表时每天都是拆表装表,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的“折腾”,让每一种类型的手表零件及构造都烂熟于心,进而能快速判断出客户送来的手表问题在哪里。
因为心思细腻又好学,老李仅花了半年时间就出师了。出师之后,他在白马镇上支了个修表摊,没想到,这一修就是几十年。
虽然出摊的位置时常会因天气、季节等多种因素改变而变换,但老顾客们始终能准确地打听到李师傅的出摊位置。
只要有需,便会一如既往,光顾李师傅的小摊。
上世纪七十年代,手表、缝纫机、自行车被称为百姓生活“三大件”高档奢侈品。手表,是百姓财富和身份的象征,技艺高超的修表师傅也因此风光无限。
在和李师傅的聊天过程中,我们很能感受到,曾经作为修表匠所带给他的自豪与骄傲。也正是由于拥有这门技艺,老李对比于同龄青年,在当时算是小有成就,靠着这门手艺,养活了一家人,并且还过上了不错的小日子。
单目放大镜戴在右眼,脖颈前伸,与躯干折成120度的夹角。这些年,工作时的小摊会不断进行地点的改变,一直不变的是李克永的修表姿势。
袖珍榔头、袖珍开表器、袖珍卡表台,还有大大小小、半新半旧的手表零件,这便是老李的修表的全部家当。老李说,现在好多工具都买不到了,所以有些跟了他很多年的”老家伙“即使坏了他也不舍得扔。
听李师傅述说,修理钟表是一项极其细致的工作,别看修理这一块小小的手表,有时只需要几分钟,有时却得花上好几天的时间。有些零件细如牛毛,即便带上放大镜也看不清楚,这时就得眼睛和手里同时佩戴放大镜才行;有些零件又极易脆弱,往往一个不经意的失误,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有时又像医生看病一样不能第一时间找出钟表的问题所在。
一块表至少由10几个不同样式的齿轮组成,只要其中一个安装错误,就得重新拆除,慢慢观察再组装,直到钟表重新转动起来。
李师傅曾经一个月修过上百块表,凭借多年的经验,几乎从未失过手。这些看似冰冷的零件、工具,成了他35年漫漫时光里最好的伙伴。
自打手机普及之后,戴手表的人越来越少了。与之相随,曾经红火的修表生意也逐渐地淡出了市场,街头上的修表匠也几近销声匿迹了。那时,修表业似乎走上低谷,很多曾经和老李一起从事钟表维修行业的师傅都已转行,可老李依旧坚持着。
岁月流逝,时光永恒,“滴答”声中,老李乐于修正客户们的“时间“,在这样的修正中,见证着那些光阴故事......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转河西”。近年来,名贵表却又流行起来。还有一句俗语叫:“穷玩车,富玩表”,手表竟从最初的实用性向装饰性转变了,往往一块名表就是上万的价格。一个好的钟表匠就像限量版的名表一样,可以声名远播。把表扎扎实实修好,就是对顾客的最好回馈。
虽然小镇上,很少有人带名贵手表来找到老李进行维修,但即便是最普通的手表,老李也会拿出最专业的态度来对待。因此,老李在小镇上也算是小有名气。
看到表或钟坏了,时间不对,他总想把表或钟拆开修好。既是因为习惯,也是因为喜欢。修了这么多年表,他从没想到过去改行。
有人说,修表匠是方寸世界里的舞者。但是,能在这一行业走到最后的却寥寥无几。而李克永却选择了继续走下去,因为他有着自己的追求和信念,他对修表这门手艺特别有感情。
编辑 / 九一
-
摄影?/卜拿拿